今热点:“中原之巅”护绿赋新曲 ——小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
2023-05-11 07:00:47 来源: 三门峡日报
关注河南热线

5月10日,《河南日报》刊发文章《“中原之巅”护绿赋新曲——小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迈上新台阶》,以大篇幅对我市小秦岭生态保护工作进行了浓墨重彩的报道,展现了小秦岭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的有益经验和做法。现予以转发。

小秦岭是中国南北气候地理分界线,是暖温带半湿润气候区与亚热带季风性湿润气候区的重要分界,是长江、黄河的分水岭。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小秦岭是我国中西部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和物种基因库。分布有野生动物200多种,有高等植物210科884属2382种,堪称我国中西部地区一座古老物种的博物馆。

小秦岭是黄河中游重要水源涵养地。它还是我国重要的金矿床密集区,其中岩金矿在全国占有重要地位,是全国第二大黄金生产基地。

春到小秦岭,龙首复新绿。小秦岭如同巨龙横卧在河南西部,西望华山,东瞰嵩岳,浩大雄浑。这里是黄河入豫第一站,是中西部重要生态保护屏障和物种基因库,是黄河流域水质水量重要保障。小秦岭保护区全境海拔多在1200米以上,其中河南最高峰老鸦岔垴海拔2413.8米,被誉为“中原之巅”。保护区内的沙河、阳平河、枣香河、十二里河和双桥河5条黄河支流,流域面积780平方公里,对维护河南西部自然生态环境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自去年以来,林麝、豹猫、斑羚、金雕、红尾水鸲和紫啸鸫等野生动物不断地在小秦岭保护区出没。经过几年来的综合治理,小秦岭生态保护工作成效逐步显现,实现了空谷幽静、山青水绿,珍稀野生动植物也逐年增多。

三门峡市委书记范付中表示,三门峡18条黄河一级支流已实现“清水入黄”,240公里沿黄复合型生态廊道功能彰显,10万亩治理矿山复绿增彩,流域内湿地面积大幅提升。三门峡主要生态指标连年稳居黄河流域省辖市前列,小秦岭功不可没。小秦岭还要继续探索走出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独具特色的高质量发展之路,推动生态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

根据小秦岭近年来的生态保护新形势,当地把建设现代化国家级保护区作为新的目标,在生态产品价值转化上狠下功夫,使小秦岭这张生态名片通过有形产品走进更多百姓的心中。

“目前,生态环境持续向好,以‘两馆两园’为核心的小秦岭生态修复和高质量保护成果展示已成为新的亮丽名片,也意味着小秦岭生态保护和绿色发展走出了新路径。”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党委书记、主任赵铁安说。

和谐共生 人与自然协奏曲

小秦岭是我国中西部物种基因库,堪称一座古老物种的博物馆。人们来到小秦岭动物科普馆和植物科普园,可以开启一场自然之旅,感受自然之美。

去年10月开馆的小秦岭动物科普馆展厅面积310平方米,馆内设计布局现代时尚、科技感强。小秦岭植物科普园集中展示了我国中西部的珍稀特有植物240多种。

据悉,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管理中心除了建设动物科普馆和植物科普园外,还完善升级了小秦岭生态文明建设教育实践基地展馆和枣香苑。

以参观“两馆两园”为主要内容的科普研学项目正在火热开展。截至目前,已接待单位团体、中小学研学团队、专家学者210批9000余人次,被授予“中国野生植物保护协会生态教育基地”等称号。

近年来,小秦岭生物多样性保护水平不断提升。小秦岭“矿山治理和生态修复”典型案例为全球矿山环境治理和生态修复贡献了“中国方案”。“小秦岭矿山环境整治和生态修复技术”正在接受专家评审。

联合防护 大保护格局多重奏

去年11月15日,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西峪林区防盗采“传感器+4G(5G)”科技防控项目开工,保护区防盗采工作从人工防控迈入科技防控时代。

目前,保护区已实现154个重点区域、坑口的远程监管、分级管理,对异常情况自动录像拍照、自动报警、实时查看,第一时间掌握,第一时间处置,提升了科技防盗采现代化管理水平。在今年的第二季度联席会议上,故县派出所所长李根星表示:一旦有不法分子进入封堵坑口,警方第一时间获得视频影像资料,破案率由原来的30%提升到了100%。

近年来,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坚守“绿色底线”“生态红线”,狠抓防盗采工作,生态环境持续向好。全力推动智慧化保护区建设,使先进技术为高质量保护赋能,建成保护区科技防控信息指挥中心,指挥平台搭载视频监控、“护林宝”巡护等6项功能,成为全省林业系统领先的平台。

前不久,三门峡市副市长、市公安局局长王磊到小秦岭调研,对近一年多来小秦岭保护区和公安机关联合防护的工作方法表示肯定。

联合防护具体做法就是,小秦岭保护区管理中心联系灵宝市公安局,各基层管理处联系驻地派出所,护林员包坑口、民警包坑口,通过联席会议、共同巡护、情报信息交流+联合执法打击,以环环相扣的工作方法,形成保护区与地方政府齐抓共管的大保护格局。

2021年8月以来,保护区新一届党委坚持问题导向,在内部建立生态保护和防盗采矿产资源四级责任制,党委成员带头分包林区,每月下林区和护林员同吃同住同巡护,机关科室负责人也蹲点责任林区,基层支部成员带队、全体护林员下足苦功全面落实巡护任务。常态化开展管护技能大比武和“党员先锋巡护岗”“最美护林员”“巡护之星”评选,全方位构筑以保护区为主、多部门联动、全社会参与的防盗采大保护格局。

党建引领 山青人悦圆舞曲

保护区党委把打造山清水秀的自然生态和风清气正的政治生态作为目标,让党旗在基层一线高高飘扬。

实施“党建+林长制”,以党的建设引领推动保护工作。8个基层党支部与当地公安派出所、沿山村组、景区、科研机构及院校开展支部共建。

牢记使命宗旨,解决职工“急难愁盼”。近年来,保护区党委开展为职工办理十件实事活动,完成四个林区标准化建设,为109名一线护林员、巡护员办理人身意外保险……职工工作生活得到保障。为解决基层林区基础设施落后等突出问题,推进“532”工作法,推行“五有”,即每个林区有学习活动室、有通信信号、有用电保障、有洗澡洗衣室、有小菜地;“三达标”,即职工房屋面积15平方米左右,林区厨房整洁、厕所清洁达标;“两经常化”,即党员职工学习教育、巡查保护经常化。

强力实施矿山环境生态修复,擘画小秦岭生物多样性新画卷。小秦岭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名动天下:2021年被纳入《中国生态修复典型案例集》;2022年8月被全国绿化委员会、人社部、国家林草局联合授予“全国绿化先进集体”称号,12月被生态环境部确定为全国40个之一、我省唯一的生物多样性优秀案例……小秦岭生态修复和高质量保护未来可期。 (据5月10日《河南日报》)

责任编辑:hN_1127
    独家